关于印发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凯发k8官网首页登录

2016/11/21

关于印发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

合经区管〔2016〕8号

 

区属各单位,驻区各派出机构,各相关企业:

现将《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16年1月16日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创新转型升级发展行动计划》(合发﹝2015﹞19号)精神,结合开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扣创新转型升级的发展导向,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服务业提速、创新驱动发展、小微企业双创、企业增效升级等“六大工程”,推动开发区经济发展实现动力转换,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进一步发挥全市“工业发展主引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主体作用,勇当全省园区转型升级排头兵。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主要目标是: 

(一)产业结构优化。二三次产业比调整为78:2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区的比重达到5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0%,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

(二)经济总量扩大。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总量迈上新台阶,在全国.开发区中继续保持前列。gdp、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1%、11%、20%、10%、11%。

(三)质量效益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一步提高。千亿级产业达到2个,百亿级企业突破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突破35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6%。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打造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国家低碳工业示范园区。

(四)综合实力增强。gdp超过14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1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居民收入增长高于gdp增幅。

三、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着力推进“六大工程”: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工程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节能建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公共安全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其中:智能制造产业超1000亿元、绿色节能建筑产业超3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超300亿元、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超200亿元、公共安全产业超200亿元。

——推进措施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制定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路径、空间布局及政策措施等,实施南、北区协同推进,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资源加速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重要政策、落实措施等,强化统筹协调,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突出重点,引培并举,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集聚发展。发挥优势,积极谋划申报智能终端、智能制造、绿色节能建筑、公共安全4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加速集聚。重点以12吋晶圆、联宝笔记本、通富微电子等为龙头,打造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以哈工大机器人、合力智能叉车、合肥锻压等为龙头,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以中建国际、安徽海龙、远大住工等为龙头,打造绿色节能建筑产业集聚区;以江汽新能源汽车等为龙头,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以生命科技园、尼普洛医疗等为龙头,建设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构建大健康产业集群;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为龙头,打造公共安全产业集聚区。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外引内培计划,围绕关键核心领域和产业链配套,全力以赴开展招商引资,加大现有企业培育扶持力度,促进做大产业规模。加强政策扶持。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亿元专项资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投资、公共平台建设、市场开拓、品牌培育、人才培训和高端人才引进等给予扶持。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采用股权投资、贷款贴息、补助投资等方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牵头部门:经贸局、招商局,配合部门:财政局、建发局、科技局、空港办等。)

(二)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程

——发展重点。围绕产品智能化、工厂数字化、网络化,提升打造家用电器、装备制造、快速消费品、汽车及零部件等4个传统优势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0年,传统制造业产值力争超2500亿元,其中:智能家电产业超1000亿元,快速消费品、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分别超500亿元。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2个以上。

——推进措施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提高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兴业态。提高产业集聚度。进一步做大做强海尔、晶弘等特色家电企业,提高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引导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发展压缩机、控制器、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加快推进联合利华、统一、康师傅等快速消费品企业项目建成达产,建设国家具有影响力的快速消费品生产基地;提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重点发展乘用车、专用车和关键零部件。支持企业改组改造。围绕内涵式改造、增加存量、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等内在需求,支持企业通过改造、重组、兼并、品牌联盟等形式实施整合。设立产业并购基金,重点支持根植性上市企业实施并购。实施“机器换人”行动计划。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设备租赁等多种方式购买“机器换人”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鼓励发展生产服务型制造。支持企业向研发设计、物流营销两端延伸,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鼓励支持在我区新设立地区总部、采购、研发、财务、结算中心等机构。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突出“名企、名牌”,实施工业产品品牌提升计划,支持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国际国内名牌以及省级名牌产品。

(牵头部门:经贸局,配合部门:财政局、建发局、市场监管局、招商局、科技局、环保分局等。)

(三)服务业提速发展工程

——发展重点。围绕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实施加快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优质化发展,科技服务业向集聚化发展。

——发展目标。到2020年,规上服务业企业数超过350家,服务业增加值超300亿元,年新增商贸企业集聚区1-2个,进出口总额超100亿美元。

——推进措施。以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实施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 “双轮驱动”,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航空及关联产业、物联网、工业设计、服务外包、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服务、第三方物流、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现代农业旅游、体育健身等,积极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益。加快培育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创业孵化等科技服务业。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形成“三中心、两带、多园(街)”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重点推进明珠广场、大学城、南艳湖三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依托繁华大道、金寨南路主干道,培育壮大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打造一批税收“亿元楼”;建设以创新创业园、融科城商业街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发展开放型服务贸易。加快建设合肥航空港、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境指定口岸四大开放平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打造开放经济新高地。全面引入自贸区“保税展示交易、境内外维修、融资租赁、保税期货交割”四大新型业态,加快吸引金融、贸易、服务等各类资本流入,拓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保税贸易、跨境电商发展。

(牵头部门:经贸局、建发局、空港办,配合部门:财政局、招商局、社发局、人事劳动局、科技局、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市场监管局、各社区委等。)

(四)创新驱动发展工程

——发展重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推进人才高地建设,突出科技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重点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

——发展目标。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20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0件。建设2个以上有全国影响力的重大协同创新平台,新增.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80%。

——推进措施。按照“企业为主、人才为基、科技引领、创新服务”的发展思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提升开发区创新驱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企业培育计划,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以需求为导向,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打造一批创新型企业。加快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计划,围绕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多措并举扶持企业优秀经营人才在市场竞争中成长,造就集聚一批企业家、高层次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强化协同创新。主动加强与区内高校合作,共同打造一批创新平台,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产学研联盟、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加快推进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联想研发中心、启迪科技城、东湖研创中心四大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平台孵化、人才聚集、科技引领、产业突破等方面的综合效能,助推开发区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加强创新服务设计,在创新平台建设、重大创新项目引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财税支持方式等方面解放思想,大力推进革新,让机构、人才、资金、项目充分活跃,形成推进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牵头部门:科技局、工委办、经贸局,配合部门:建发局、财政局、人事劳动局、市场监管局、空港办、海恒集团、各社区委等。)

(五)小微企业双创工程

——发展重点。加快建设创业创新载体、培育创业创新主体、集成落实创业创新政策,推动小微企业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轨道。

——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建众创空间1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7个、小微企业创业基地12个,新增市场主体户数3万户。年增上市企业超2户、新三板挂牌企业超4户。

——推进措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线,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服务、政策集成、机制创新”的发展思路,强化“载体、服务、政策、制度、环境”建设,全面推进创业创新。加快建设创业创新载体。加快建设明珠广场众创空间、莲花、云谷路、宿松路电商园、中德创新产业园、车库咖啡等众创空间和创业基地;拓展双创园、四大标准化厂房等国有经营性资产运营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改造利用闲置库房、工业厂房等,大力建设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商贸企业集聚区。大力培育创业创新主体。设立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整合集聚创业创新服务资源,实施小微企业引智工程、提档工程、升级工程和保姆工程,引导更多社会成员兴办经济实体,组织开展“创业创新”大赛。集成落实创业创新扶持政策。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的发展阶段,运用天使资金、周转资金、金融资金,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推进“个转企、小转规、规转股、股转市”工作。完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扶持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机构、高层次人才落户开发区,集聚创业创新要素。

(牵头部门:科技局、财政局,配合部门:经贸局、人事劳动局、市场监管局、招商局、各社区委等。)

     (六)企业增效升级工程

——发展重点。盘活低效用地,实施腾笼换鸟、存量释放、改造升级,提高产出贡献率。开展企业绩效评价工作,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退低进高、退劣进优。

——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成区产业用地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3%和12%,建成区产业用地建筑容积率不低于1.2,建筑密度不低于40%。

——推进措施。按照“要素保障有效、产出效益提高、市场调节增效”的工作思路,推进盘活低效闲置用地,提高企业贡献率。开展企业土地利用调查和工业企业绩效诊断。对全区企业土地利用情况以及亩均工业增加值、税收、单位能耗、全员劳动生产率、投资强度、单位gdp用地规模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清企业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等实际情况。分别施策,推进企业增效升级。加大对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探索存量用地二次开发机制,创新闲置用地盘活方式,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根据企业综合绩效情况,将企业划分为优先发展类(a类)、鼓励提升类(b类)、监管整治类(c类)。制定相应的激励约束政策,鼓励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实现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引导低效益的企业退低进高、退劣进优。加强对企业对外租赁厂房、用地的统筹管理与协调。开展“园中园”升级改造。推进创客家园、智能装备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科技园四大“园中园”升级改造,整合资源,推进园区转型、产业升级、企业增效。

(牵头部门:建发局、经贸局,配合部门:财政局、市场监管局、招商局、环保分局、空港办、国土分局等。)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项目支撑。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成立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统筹,突出重点,加强项目调度。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鼓励各方社会力量参与招商引资,对有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给予奖励。“六大工程”各牵头单位负责分解推进项目库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四督四保”(督新建保开工、督续建保竣工、督竣工保达产、督储备保转化)推进机制,加快在建、筹建项目进度,倒排计划,责任到人。

(牵头部门:招商局,配合部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二)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整合完善政策体系,对“六大工程”实施聚焦发力,增强政策扶持的针对性、协同性和有效性。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手段,加快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强化对新兴产业和科技项目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创新创业、技术改造、质量品牌建设等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用好用活国家、省、市相关政策,促进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引导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具有产业优势的企业增产增效。

(牵头部门:经贸局,配合部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三)强化系统服务。强化为企服务,大力推进“管家式”服务。健全企业服务网络。优化管委会领导联系重点企业、经贸局包点服务规上企业、部门帮办、社区委分片包干网格化服务小微企业的四级服务企业机制,实现服务企业全覆盖。畅通企业服务渠道。建设开发区信息化审批系统、开发区企业服务管理平台、开通政企短信,形成企业服务的“闭环”机制。拓宽企业服务内容。进一步提升产业政策研究水平,完善服务模式,强化政策宣传引导。

(牵头部门:管委会办公室,配合部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四)强化改革推动。落实政府责任、权力清单管理,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打造符合国际惯例的营商环境;坚持“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发展综合服务窗口,实行“一窗办多事”和综合受理、集成服务、信息化审批;建立公开统一的开发区政策发布平台,建立重要政策、重大项目、资金分配等第三方评审机制。

(牵头部门:管委会办公室,配合部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五)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经贸局,具体负责领导小组议定的各项任务落实和日常协调工作。“六大工程”牵头部门要按照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措施和任务,分年度细化实施方案、工作目标。工委办要加强舆论引导,共同营造推动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的浓厚氛围。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行动方案实施督查督办,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准确反映工作绩效,全面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

(牵头部门:经贸局,配合部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网站地图